【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毛坯件到精加工 東貝鑄造進一步延伸
汽車配件產業鏈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當前,我市正搶抓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戰略機遇,緊扣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發展趨勢,積極推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布局,已初步形成以長城汽車為龍頭,以汽車輪轂、剎車片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為配套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今日起,《今日大冶》推出系列報道,走進這一產業的前沿陣地,探訪企業車間,對話行業精英,揭秘技術突破背后的故事,展現我市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潛力。
云上大冶報道(記者 馮素華 張蕾 通訊員 鐘強 余金波)據估計,一般轎車約由1萬多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裝而成。這其中,剎車盤是制動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也是維系行車安全的一個重要零部件。
在位于我市西北方向的攀宇工業園,從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25萬噸精密材料制造項目生產線上“走”下來的一個個剎車盤,正逐步成為“鏈”起我市汽車產業發展藍圖的重要一環。
緣起 從制冷行業到汽車領域
8月19日,在東貝鑄造剎車盤項目生產車間,自動化的生產線高速運轉,機器人伸展手臂,抓取原料后投放到指定位置進行工藝處理。
其中,機加合格件經轉序后到噴漆處理線,自動開始上下料、預熱、噴漆、烘烤、冷卻、防銹、風干等工序,所有工序均由電腦自動控制,實現了機加、檢測、表面處理無人化操作……車間中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一幕幕,彰顯出新質生產力的勃勃生機。
這里是東貝鑄造“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項目,瞄準的是新能源汽車新賽道。
追根溯源,東貝鑄造與汽車領域早有交集。
作為中國制造業500強——湖北東貝機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子企業,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以制冷壓縮機鑄件“起家”,從1966年至今,歷經58年風雨洗禮,公司發展步伐愈加穩健。
1996年,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就已開始涉足汽車零部件市場,但過去只是生產毛坯件,并且生產份額較少,只占公司產量的20%。
多年來,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精準定位市場,以精密制造加工和汽車零部件業務作為突破口,積極開拓剎車盤、乘用車卡鉗、轉向節、差速器以及商用車氣動卡鉗支架領域,汽配產品銷量步步攀升,逐漸占據企業發展的半壁江山。
可以說,總投資15億元的25萬噸精密材料制造項目,是該公司多年來砥礪深耕汽車領域的厚積薄發,也是順應市場需求、結合大冶區位優勢的戰略布局。
布局 從毛坯件到精加工
“除了企業發展的自身需要以外,我們本身在大冶投建工廠也有十幾年了,根據我們前期對整個汽車市場未來的需求、增長情況分析,目前的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所以我們決定2021年在這里投資建廠,在促進自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本地的汽車產業鏈布局。”從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鳳翥口中,記者感受到了該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堅定信心。
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25萬噸精密智造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一期投資6.5億元,用地面積約234畝,以培育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關鍵總成和零部件等先進制造裝備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為核心,通過數字工廠、智能工廠、智慧工廠建設,融合原材料供應鏈、汽車關鍵零部件制造生產鏈和銷售服務鏈,實現大批量定制化汽配鑄件生產。
去年3月,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剎車盤項目一期工程兩條生產線開始順利投產。這兩條全球領先的底架生產線,在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等方面都走在行業前端。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25萬噸高端精密鑄件的生產規模,及年產1000萬片汽車制動盤的加工生產能力,為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進入成品剎車盤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的新廠區主要向汽配零部件的下游延伸,過去做毛坯件的時候,產品附加值不高,現在通過延伸產業線,將毛坯加工成剎車盤、卡鉗、支架等成品后,附加值提升了15%—30%。”湖北東貝機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敏告訴記者。
錨定發展方向,新項目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我們公司近兩年最大增量是在剎車盤領域,這對我們公司來說也是進入了一個新領域。”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副部長陳興表示,之前公司主要生產的都是制動系統中的鉗體支架、轉向系統中的轉向節等鑄件,而現在生產的剎車盤也是汽車制動系統中主要的組成部件,市場銷售面進一步擴寬。公司主要客戶群體囊括了紅旗汽車、比亞迪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小鵬汽車等國內知名汽車企業,形成了長期且穩定的市場。
“目前,我們產品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國外市場正在做項目規劃。”對于今后的發展,陸鳳翥信心十足。未來,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將向著“湖北制動盤產銷第一、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汽配鑄件廠”目標加速進發,持續做大規模、做優效益、做強品牌,努力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丨林 丹
編審丨周春明
監審丨柯少杰
云上大冶投稿郵箱:ysdaye@qq.com